沪股通月内可以做空了
沪港通交易机制正不断优化。据港交所透露,香港结算将在本周末进行沪股通融券交易系统测试,并计划在本月内推出沪股通下的卖空(即融券)服务。此外,海外长线基金参与沪股通的障碍也将扫除,香港结算将于3月测试一项可追踪投资者托管股票持有量的新系统功能,“中央股票追踪系统”最快可于3月实施。
《上海证券交易所沪港通试点办法》中,允许沪股通投资者在香港市场开展沪股通股票保证金交易(类似于内地的融资业务)、股票借贷和担保卖空(类似于内地的融券业务),目前香港券商已广泛开展沪股通融资业务,但融券业务一直待开通。
据了解,香港结算将在本周末(10日)进行一项系统测试,以尽快为海外及香港投资者提供沪股通下A股的融券服务。香港交易所新闻发言人称,如果测试顺利,香港交易所计划在本月内推出沪股通下的融券服务,为投资者的交易策略及风险管理提供更高灵活性。
此外,从未投资过A股的长线基金因不习惯内地T+0的结算规则,即必须在交易日早晨7:30前将欲售股票转至券商端,对参与沪港通采取观望态度的局面,也有望打破。港交所表示,香港结算将在3月测试一项可追踪投资者托管股票持有量的新系统功能,上述有关系统测试的详情经已发送给相关香港结算参与者。如测试成功,这项优化措施预计3月实施,可便利透过托管商持有A股的机构投资者,令他们在遵守内地前端监控规定的同时,无须在卖出交易执行前便要把股票从托管商转移到经纪商。
自沪港通去年11月中推出以来,港交所一直积极与海外监管机构及机构投资者进行密切沟通,帮助业界了解沪港通机制并消除他们的投资疑虑。包括向欧洲相关监管机构以及本地及海外的基金业界组织讲解沪港通机制内容、解答基金业界及海外监管机构关于沪港通法律及监管架构的疑问并提供书面响应、就关系到基金业界的技术事宜提供咨询,以及就市场提出的问题接触内地相关机构,向其提供最新信息并作出跟进。
目前,相关海外监管机构已对沪港通计划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据香港交易所获悉,海外监管机构对基金透过沪港通投资A股已无特别疑虑。事实上,卢森堡监管当局已于2014年12月批准了第一批可参与沪港通计划的可转让证券集体投资计划,并就可转让证券集体投资计划更新其章程以透过沪港通投资A股设置特快申请程序。
香港投资基金公会6日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公会于去年11月及12月向在全球管理着资产总值约为20万亿美元的会员基金公司进行了调查,53%的受访者表示,未来12个月会通过沪港通参与A股市场,而其中86%会在6个月内参与。
而在过去一周应邀赴东亚地区路演的香港资深金融及投资银行家温天纳也告诉记者,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投资者均对A股非常看好,但由于上一季度A股升得太急,来不及“登车”,之前他们对沪港通普遍认识不多,但了解后,均有意愿在未来半年内参与沪港通。
港交所周六启动A股沽空测试 工行中行昨遭港资甩卖
昨日(1月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香港交易所 (以下简称港交所)发言人处获悉,本周六(1月10日),港交所将对沪股通之下的A股卖空交易功能进行市场测试。该发言人同时表示,若测试顺利,港交所将在市场准备充分的前提下,尽快推出离岸市场A股卖空交易功能。
针对沽空交易参与主体,发言人强调,沪股通下,卖空交易将对香港地区本地以及海外投资者开放;目前,港股通下并不对内地投资者提供沽空服务。
记者昨日就上述消息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他们认为,沽空虽可对冲市场风险,抑制过度投机,但投资者仍要关注杠杆扩大后个股波动加大的潜在风险。
分析师:沽空与A股融券相似
港交所发言人昨日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本周六(1月10日),港交所将就沪股通之下的A股卖空交易功能进行市场测试。
那么,什么是沽空?国元证券 (香港)策略分析师张浩涵称,简言之,沽空与A股融券业务相似,即投资者向券商借入在交易所发布的可卖空名单中的股票 ,按交易所规定的报价原则报价卖出,未来某个时点再买回该股票,还给券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出现券商强制投资者平仓的情况。
张浩涵认为,沽空机制可以使股票的价值发现和价格形成体系更加合理,有利于提高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意识和深入研究意识,健全的沽空机制可以抑制过度投机、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和效力。“具体到股价走势,由于A股长期以来基本是单向做多市场,造成不少公司股价严重偏离内在价值,如果这些公司未来没有实际业绩支撑或基本面方面的改善,那么不论他们在主板还是中小板 、创业板 ,只要存在有效的做空机制,他们的价格都会显着向其内在价值回归,从而A股会出现明显的个股分化。”
分析师:开通初期或交投冷清
对于本周六沽空测试的详情,港交所发言人昨日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沪股通下的卖空交易将对所有香港地区本地和海外投资者开放,并不局限于机构投资者。发言人同时强调,目前港股通下,并不对内地投资者提供沽空服务,而至于利息等具体细节,每家券商的收费可能不同。
一位长期关注港股市场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据他预估,A股的沽空产品在设计上应该与港股产品大同小异,刚开始可能会有一些资金或比例限制等,但具体情况要看正式安排。
就沽空机制建立后可能对市场带来的新变化,分析人士说法不一。辉立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陈星宇对记者表示,内地和香港地区市场差异或增大个股波动性风险,毕竟港股市场更开放一些,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使其所面临的风险相对也更大;另一方面,港股投资者北上投资,面对的沽空标的是内地公司,也存在不熟悉的问题,或将出现类似沪港通初期交投冷清的局面。
另外,对习惯了融券交易的内地投资者而言,融不到券的情况并不鲜见,但港股市场上情况更复杂。张浩涵提醒称,A股市场上如果投资者从券商那里融不到券,就无法沽空,个股期权亦只是在准备中。而在港股市场,即便投资者无法沽空,上市公司认为自身股价被严重高估时,可能供股,且供股无需像A股那样旅行诸多审批程序,这也是港股做空机制的一部分。
据记者了解,港股市场上的供股类似于A股的配股融资,一旦上市公司认为股价远超内在价值,企业可以立即通过供股等再融资手段来大量增加市场供给,二级市场投资者要么投入更多资金参与供股,要么放弃供股,遭受股权被大幅稀释的损失。
陈星宇认为,沽空对于公司和市场而言会有一定冲击,意味着有不利消息时,会使杠杆迅速扩大,导致个股面临的波动性较大。但从长期看,沽空机制对于市场有一个平滑对冲的作用。整体看,沽空机制的推出对投资者而言利弊皆有。汇业证券策略分析师岑智勇则提醒道,沽空是风险较高的操作,较适合专业投资者。
港资逢高卖出两银行股
在港交所公布本周六将对沪股通之下的A股卖空交易功能进行市场测试之际,沪股通成交活跃股有何反应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1月5日,仅有3只个股卖出金额大于买入金额,分别是中国太保 、中国银行和上汽集团 ;但1月6日,共有6只个股卖出金额大于买入金额,金额由大到小分别是:工商银行 (净卖出2.02亿元)、大秦铁路 、中国银行(净卖出1.43亿元)、海螺水泥 、保利地产和中信证券 。从工行和中行A股走势看,虽双双收红,但在日K线上留下了明显的高位长上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