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据新浪微财富给记者的资料显示,目前微财富共和43家平台实现合作,截至目前,交易量超过22亿。记者测算,以1.5%的手续费计算22亿元的交易量,新浪大约可获得3300万元的手续费。
平台出事,投资者矛头直指新浪
爆发于2014年12月中旬的深圳票据理财平台中汇在线备受业内关注。除了涉及2.6亿元,金额较大外,更因为中汇在线的两款产品曾通过新浪微财富进行交易,新浪微财富也由此陷入投资者讨债风波。
深圳一名先后两次通过新浪微财富购买了两期产品,共计金额近2万元的投资者林先生事后告诉记者,P2P平台频繁出事,向来投资稳健的他通过新浪微财富购买正是看重新浪的牌子。“同样的产品,中汇在线收益率更高,但是新浪只有7%左右。”林先生再三强调,收益率并非他主要看重的,在新浪微财富上购买了该款产品,主要是认为新浪会选择合作的平台。
一位同样通过新浪微财富投资了中汇在线的投资者对记者表示,如果在中汇在线平台直接投资,年化收益率约为18%,而中汇在线与新浪微财富合作推出“汇盈宝”,年化收益率仅为8%。
据悉,在彼时新浪微财富的宣传上,新浪微财富表示,有意向与微财富合作的P2P平台不在少数,之所以选择了中汇在线是看中了中汇安全的票据业务模式和严格的风控。”
公开资料显示,去年8月28日,微财富携手中汇在线推出汇盈宝票据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达8%,首期发布280万元。此外,去年11月8日,中汇在线再次在微财富上线另一款产品“PP猫外贸贷”(即外贸贷)。资料称,该产品是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信保)承保的借款项目,首期发布为300万元。新浪微财富方面昨日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确认,微财富与中汇合作的两款产品分别是“汇盈宝”票据理财产品和外贸贷产品,合作金额共计5084万元。
正是出于这样的投资初衷,去年12月下旬,中汇在线出现提现困难后,投资者第一时间将矛头指向新浪微财富,要求新浪微财富进行“兜底”。
兜底中汇在线超5000万元
在经历一番等待后,2014年最后一天,新浪微财富对外发布公告称,中汇盈事件已进入到司法程序中,微财富作为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是平台服务提供者,而非债权所有者,在法律层面上并不具备向中汇盈追讨债权的资格。用户作为适格债权追讨人,通过司法途径完成救济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及非常大的维权成本,对此,新浪微财富为保护用户权益,用户可将债权转让给新浪微财富并由其向中汇盈追索。新浪微财富对记者表示,中汇事情发生后,微财富第一时间报案。目前深圳经侦已经立案,我们会积极配合警方,并与合作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一起进行款项的追诉。
尽管公告措辞未提及兜底,但是对等待了许久的投资者而言,新浪是实质意义上的兜底。包括林先生在内的投资者近日再次收到了新浪微财富短信提示,要求投资者进行债券转让操作,以便获得本息。而根据新浪方面提供的金额,此次新浪预计为中汇事件提供兜底的金额超过5000万元。
据悉,尽管目前对于新浪微财富要求投资者提供户口本,投资人担心信息泄露有所不满,但对于大多数投资者人而言,在诸多P2P问题平台跑路,追诉无门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新浪最后的兜底,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
而相较于通过新浪微财富投资中汇在线得到本息,其他直接通过中汇在线直接购买的投资者则没能那么幸运。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中汇盈私下挪用了“汇盈宝”已进行托管的银行承兑汇票,其他涉及金额超过1.5亿元的投资者要实现兑付的可能性渺茫。
第三方渠道引流,风险待考
5000万元的垫付对于新浪微财富来说,也许意味着过去一年所开展的P2P业务所赚取的手续费完全赔光。据新浪微财富给记者资料,目前微财富共和43家平台实现合作。截至目前,交易量超过22亿。
珠三角一家和新浪微财富有过合作的平台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在合作中,新浪微财富主要收取两块资金:一是服务费,二是交易金额1 .5%的风险保证金。其中,服务费对外宣称为交易金额的3%-5%,但该平台最后以半年期以内产品,收取交易金额1%服务费,半年期以上产品收取2%服务费进行合作。而风险保证金则在项目到期后归还平台。广州另一家同样与微财富进行合作的平台对记者表示,按行业规定,此类平台进行引流费用平均大概是交易金额的年化1.5%。第三方机构一般会根据平台的情况进行协商谈判。
记者测算,以1.5%的手续费计算22亿元的交易量,新浪大约可获得3300万元的手续费,但单是一个问题平台,就可能吞噬了过去一年新浪微财富在P2P业务上赚取的手续费。
此外,新浪也受到业内质疑———第三方销售平台是否有足够能力为投资者做好平台把关。新浪微财富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选择合作平台上,微财富优先选择有国资背景、金融机构或知名风投入股的平台。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记者的了解中,不少于新浪微财富进行合作的平台并非有国资背景、金融机构或知名风投入股的平台。而此次出事的中汇在线,亦没有上述背景。
“相较于其他的流量大户,新浪的做法还是相对激进。”广州一家平台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对于平台而言,选择与新浪等流量大户进行合作,主要看中两大因素:一是引流,二是平台提供的背书。而相较于新浪、京东等部分流量较大的平台,在选择合作平台上相对苛刻。如京东目前主要与提供标准化产品的机构进行合作。
“第三方平台实际上很难确实全面掌握平台风险。”一位与多家第三方平台进行合作的P2P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大多数第三方渠道在对平台进行考核时一般从股东实力、运作团队等方面继续进行考核,但对于项目的审核很难了解透彻。在他看来,即便是平台本身,第三方渠道平台实际上亦难以全面摸清。对于第三方渠道而言,在流量变现的生意中,未来还会有更多代偿事件出现。(来源:南方都市报)
新浪微财富兜底中汇事件说明了什么
文/ 向小田
2014年12月中旬暴露出来的深圳票据理财平台中汇在线兑付违约(以下简称“中汇事件”)一事,本是目前较为常见的理财产品违约,但是由于中汇在线的两个产品是通过新浪微财富进行销售的,违约之后,又由新浪微财富用自有资金进行了刚性兑付,因此此事便变得不一般了。
那么,新浪微财富兜底中汇事件到底说明了什么呢?
第一,理财产品中,渠道风险较大。虽然从法律关系上,中汇在线才是产品的兑付责任方,而新浪微财富只是作为销售平台,导入流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产品发生兑付风险以后,新浪微财富作为渠道方却首当其冲面临投资者的索赔。这种情况并非偶然,也不是互联网金融的特例。在传统的理财产品业务中,产品兑付的风险实际上也多由渠道方承担了。比如,在销售信托计划或者有限合伙制基金产品时,银行虽然是渠道方,但一旦出现兑付问题,客户并不会去找发行产品的信托公司或者基金公司,而是直接去找银行。如果银行不兑付,客户就会在银行门口聚集,有挂横幅的,也有静坐的。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当地银监局处于维稳的角度考虑肯定会介入。银行领导也不得不为此负责。长期在这种背景下,银行无法摆脱刚性兑付的责任。因此,在出现理财产品违约后,投资者第一时间找的肯定是卖给他产品的人。互联网金融时代,由于没有实体门店,投资者可能找不到地方,但是只要渠道公司还有办公地点,一样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新浪微财富作为渠道,承担了其平台上销售产品的兑付风险。
第二,渠道或第三方平台无法掌控上述风险。从新浪微财富发售的产品来看,目前许多产品都属于发起机构相对较小、风险收益比相对较高的产品。新浪微财富虽然表示优选选择国有背景、金融机构或者知名VC入股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但是例如像中汇在线这样的公司却得以进入其平台进行销售,不得不说在风控上,新浪微财富存在一定的缺失。不过,普遍地说,目前国内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或者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功能,就是将在传统银行业或金融业不能进行的存贷款业务搬到了网上,既然这些业务由于各种风险问题不能在传统银行业开展业务,那么其潜在台词就是可能存在某种不可测的风险。而国内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大多在风险管理上存在文化缺失,既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也缺乏人才,发生一次两次违约事件自然在所难免。新浪微财富这一单违约就计提了相当于其一年的净利润,让人不得不感概业务风险之大。
第三,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怪圈难以打破。本次新浪微财富用自有资金兜底,虽然说明了新浪微财富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但也说明互联网金融在突破理财产品刚性兑付怪圈上依然难度较大。刚性兑付不能简单的靠几单违约事件来打破,它还需要一个健康稳定的法制环境和一个长期的投资者教育过程。这个问题不解决,始终会成为徘徊在中国金融业上空的一团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