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阿里巴巴周四发布2014年第三季度业绩。财报显示阿里巴巴三季度营收262亿元,不及彭博预期中值的276.4亿元。受此影响,阿里巴巴股价盘间一度跌近10%,截至收盘,阿里巴巴股票重挫8.78%报89.81美元,市值蒸发约220亿美元。过去52周,阿里巴巴股价最高达到120美元,最低下探至82.8美元,目前市值2256.94亿美元。
财报发布后,高盛集团发布研究报告,将阿里的股票评级维持在“中性”(Neutral)不变,12个月目标价98美元。摩根士丹利也发布投资报告,维持阿里“增持”评级。券商Stifel将阿里巴巴(BABA)的股票评级从买进下调为持有。
此前,受到淘宝与国家工商总局就网络交易商品产生的争议的影响,阿里巴巴股价周三下跌超过4%,市值一夜间蒸发110亿美元。
北美职业投资人LifeTime在微博中表示,阿里现在是全球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一举一动全球财经媒体关注。阿里习惯于国内“摆平”的习惯性方式不适应国际资本市场。比如阿里近日反击工商总局的一个核心观点:假货是特定时期必然、打假尽力、不能盯着阿里打假等等。这些话在中国说得过去,在美国就是不打自招,明显违法。
附表情:
该事件也拖累到了中概股,海外投资者现在质疑相关政府部门掩护阿里造假,只要阿里摆不平海外投资者,这就是中概股集体诚信危机的开始。网友惊呼:阿里瞬间跌掉了一个京东,京东被吓的跌掉了一个聚美!而在A股二级市场看科技股就是在凤姐里面选芙蓉姐姐,最后包装成范冰冰后卖掉。
附表情: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继续说回阿里巴巴财报:
ICBC International Research Ltd分析师You Na向彭博表示,阿里巴巴的营收不及预期。随着越来越多的商户开始在移动端APP做广告,营收的增速可能会放缓。相对而言,移动端的收费和增长空间都不及PC端。
RS Investments的证券经理 Tony Chu则向华尔街日报表示,这个结果不足以提高阿里巴巴的评级,并且公司未能提供盈利前景预期也令人失望。
一张图看懂阿里财报:
财报发布后,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董事长蔡崇信,CEO陆兆禧,CFO武卫和COO张勇出席了电话会议,对财报进行了解读,并回答了分析师提问。
以下是分析是问答环节主要内容:
瑞信分析师韦迪(Dick Wei):在我看来,本季度营收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更多用户转为使用移动端平台,还有PC端的营收转化率也有下降,请问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多久?本季度有没有什么因素会促使转化率的变化?
武卫:转化率下降有两个原因,一是虽然移动端的获利率在继续提高,其营收转化率的水平仍然低于PC端,而移动端贡献的GMV比例比上季度和去年同期都高很多,所以导致了整体转化率的降低;二是公司PC端的投入可能也影响了转化率。公司还将继续提高用户体验,因为转化率的攀升与电商整个的生态系统有关,所以很难作以预测。另外,一季度通常为淡季。
瑞信分析师韦迪(Dick Wei):根据我的计算,公司获得佣金比例同比也有下降,原因是什么?另外请问蔡崇信,与工商总局的事情会否影响公司一季度的业绩?
武卫:是的,我们调整了一些商品的佣金比例,也是(转化率)下降的原因。
蔡崇信:工商总局的报告在存在瑕疵,立论方式武断,而我们已经把我们的观点传递给工商总局,也向工商总局正式作出投诉。这种事情肯定不会对公司产生什么积极影响,但是我们需要退一步看这件事情。四季度,阿里的活跃买家数增加了2700万,现在我们的活跃买家总数已经达到了3.34亿,如果我们平台上的产品都是劣质的,相信他们不会来,活跃买家的增长就是消费者对我们投下的信任票。另外,公司移动端有2.65亿的月活跃用户,和三季度相比,增长了4800万,三个月就增长了这么多,这是对公司业绩的长期利好。
延伸阅读:
淘宝大战工商总局无赢家
自1月27下午淘宝“大战”国家工商总局24小时后,有媒体报道,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对此进行了回应:“假货是所有商业模式发展的硬伤,假货不是淘宝造成的,但淘宝注定要背负这种委屈,这种责任。淘宝只能认下它,解决它。”
事实上,这只是马云此前对假货的一些言论。淘宝为了自证清白,1月28日17时许在官方微博引用了老板的一些话,让媒体误以为这是马云对此事的回应。
阿里巴巴方面对澎湃新闻记者称,淘宝官方微博的“冒死转发”,是微博小编自己定夺的。
若如此,胆敢炮轰国家工商总局的“运营小二”岂不是必死无疑了?
外媒关注瞒报假货问题
阿里和马云之所以敢于公开叫板,一方面在于,工商总局委托第三方机构所做的抽检报告在专业性上可能确实存在问题。
比如针对淘宝提出的样本问题,专业人士分析称,抽取1个样本全是假的或者3个样本全是正品,就推断该平台正品率0%或者100%实在过于鲁莽。样本量太少,误差便会很大。此外,把自营模式的京东和平台模式的淘宝对比,“就像单纯地对比癌症的发病率高于心脏病的发病率”。
“如果要说这样的抽检结果,可以反映网购平台的整体状况,还相去甚远。”专业人士称,一个可靠的抽样报告,需要投入大量成本。
另一方面,假货确实存在于淘宝上,马云也从未否认:“淘宝之前十年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把假货问题解决好”。赴美上市后的阿里,对假货的治理更为严格,因为国际社会对这个问题非常敏感。但是国内工商总局从去年的双十一质检报告,到今年发布的这份《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均给予淘宝“差评”。
积蓄已久的怒气终于爆发。阿里巴巴方面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直言,“我们觉得他们对网络商品的抽检,是在对淘宝定点打击。我们不想和他们反目成仇,只是希望工商总局规范监管程序。”
可以看到,此次事件自始至终,淘宝针对的是工商总局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司。该司局的职责包括承担监督管理网络商品交易等。“我们和工商总局网监司之外的其他司还是保持日常沟通、相互配合。”阿里巴巴方面称。
只是马云可能没料到的是,在公开信发出后的第二天,工商总局网监司祭出大招,曝光了一份历史文件《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这份白皮书早在阿里赴美上市前就拟定好,其中不仅提到假货问题,对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共罗列了“存在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审查不力”等五宗罪。
这份白皮书被外媒解读为“官方为阿里IPO让路,曾雪藏淘宝造假报告”。
于是,发表公开信的当天,即1月28日,阿里巴巴股价应声大跌4.36%,市值蒸发110亿美元(约合680亿元人民币)。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银行家的话说,如果阿里巴巴被发现向投资者隐瞒实质性信息,它面临着在美国被提起诉讼的可能性。这可能涉及集体诉讼。
阿里巴巴在去年9月15日提交的最后一份招股说明书中警告,公司可能遭遇“指控和诉讼,说我们市场中出售的产品是盗版、假冒或非法的”。它还警告,中国存在“复杂和发展中的”监管体系,但没有具体提及工商总局的调查。
金融时报报道称,阿里巴巴否认自己向投资者隐瞒任何信息:“我们在IPO之后才了解到《白皮书》的事”,“我们确实在IPO之前与监管机构开会,我们定期与监管机构开会。”
官媒各打五十大板
此番事件对于大众最大看点在于,在中国,企业炮轰政府监管者的事儿并不多见,何况,还是首富与国家工商总局这样的重量级“对决”。
央视新闻评论员称,一个民营企业敢于“叫板”中央政府部门,好事。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一个中央政府部门敢于对世界知名企业、中国首富企业展开依法监管,好事。这是他们的本职责任。敢担这个责,同样体现着社会的进步。
除了央视,官方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也注意到此事,并专门配发了评论,都是各打五十大板。
央视新闻评论说,淘宝方面似乎更乐意在公共舆论场上首先寻找情感支持者,“坦率地说,这不是一个严谨的解决问题的态度。”同时,央视新闻评论员也质疑工商总局的连续两天回应,虽然可称及时、充分,也讲到了若干重大基本监管原则,但并未就淘宝方面指摘的一些具体做法,给予针锋相对的直接回应。至于那些回避之处,是“依法不能讲”,还是“不便讲”或者“不屑讲”,留下不少想象的空间。
新华社报道说,面对假货,有钱有权都不能任性,“不能因为你提供的就业岗位多就网开一面,也不能因为你是创新企业就可迁就敷衍。否则,就有挟众自大、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嫌疑。”
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也先是批评工商总局,上述白皮书发布得不是过早,而是太晚,“不知为何未能及时发布。回过头来看,这不是爱,而是害。相比样本抽取的科学性问题,可以说,监管部门先松后严,没有一把尺子量到底,才是更大的‘程序失当’。”该评论还不忘提醒阿里,“企业做大了,不能忘记社会责任,更不能借规模自重、挟资本生威。知耻而后勇,方是真男儿。”
【回放】阿里与工商总局“掰手腕”六个回合
第一回 :工商总局报告:淘宝正品率不足4成
1月23日 国家工商总局发布《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调查结论称:中国网购的正品率不足六成。其中,淘宝网样本数量分布最多,但正品率最低,采样51个,正品率仅为37.25%。
第二回:淘宝发公开信叫板工商:别吹黑哨
1月27日14时 淘宝通过官方微博转发“一个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心声”的公开信,直接对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刘红亮司长喊话:“您违规了,别吹黑哨!”指出监测报告在抽样、程序等存在问题。
第三回:工商总局正式回应:依法监测
1月27日22时 国家工商总局新闻发言人对监测结果一事正式回应,工商总局网监司一直秉承依法行政的原则开展网络市场监管执法工作,“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是评估市场风险、警示违法经营的重要工作方式。”
第四回:工商总局白皮书:淘宝存5大问题
1月28日上午 国家工商总局在官网挂出《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指出阿里系平台存在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信用评价存缺陷、内部工作人员管控不严等5大问题。
第五回:淘宝向工商总局投诉刘红亮
1月28日14时50分 淘宝发声明,称工商总局网监司司长刘红亮在监管过程中程序失当、情绪执法,用错误的方式得到的一个不客观的结论,对淘宝及中国电子商务从业者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决定向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投诉。
第六回:工商总局网站删除针对阿里《白皮书》
28日晚间,这一《白皮书》已被工商总局悄悄撤下,《白皮书》入口已从工商总局网站消失,但原链接仍可以打开。(综合华尔街见闻、澎湃新闻、新浪科技、新浪微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