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周三晚间突然宣布降息:自周四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再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
以下是对央行降准的点评 ——
【民生宏观:奔跑吧,央行!】
事件: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0.5个百分点,并对城商行,农商行等机构定向降准,初步估算释放流动性约6600亿。
①过高的准备金为了对冲外汇占款流入,当外汇占款收缩,预计全年外汇占款零增长,维持现有的准备金率必要性下降。外汇占款零增长假设下基础货币缺口约3万亿,这意味着降准不会只出现一次。
②全球央行大放水,汇率压力减轻,中国货币政策焦点转为汇率利率双高企对经济的紧缩作用。
③降息降准配合进行,结合近期基建项目上马,反映中央稳增长和缓释存量债务风险意图。
④不能机械看待降准与货币乘数的关系,降准后经济不一定能立即改善。降准提升货币乘数的前提是银行提供信用意愿增强,经济还有下行压力,银行风险偏好收缩趋势难改,降准对货币创造和经济刺激力度有限。
⑤这是一个全球大放水时代,预计未来货币政策依旧宽松,降准降息psl将轮番上阵。经济增长动力不强,资产价格受益于货币宽松,股债双牛有望延续。
【广发策略降准速评:“垃圾时间”结束,“降维进攻”开始!】
我们在1月上旬提出的“三步走”逻辑得到完美印证(第一步:规范流向股市的资金渠道;第二步:加快新股上市放行;第三步:央行启动再一次的货币宽松)。根据我们此前的逻辑,前两步对股市是“垃圾时间”,而今天迈出了降准的第三步,我们认为没有什么好犹豫的,全面转向进攻!(核心逻辑并不在于降准会释放多少流动性,而在于降准终于确认了货币政策宽松通道,会再次推动居民存量资产向股市转移)。至于配置行业,考虑到大金融板块在上次降息之后机构配置力度过大,建议“降维进攻”,超配那些同样受益于流动性放松、前期机构配置力度小、且和油价上涨正相关的传统周期品——化工、油服、煤炭、有色!
【申万宏源:降准符合预期,再次降息已经提上日程】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关于这一信息我们简要点评如下:
第一,降准完全符合政策逻辑和我们预期。尽管市场上一直对不会降准有种种解释,但我们一直认为降准几乎是必然。在《降息了,降准还会远吗》的报告中,我们明确指出“两次降息之间,会有降准”。我们的主要判断依据一是在热钱流出时代,高准备金率已经失去逻辑上的合理性;二是前期创新工具到期,需要新的货币投放;三是根据经济疲弱,乘数过低状况,提高货币乘数。假如降息是需求管理的话,降准就是供给管理,两者结合,效果才能出来。
第二,从1月-2月PMI及部分高频指标的表现来看,一季度经济要差于去年四季度,趋势增长率应已下行至7.1附近。我们预期全年GDP目标值为7.0,即开年经济形势就已经逼近政策底线,完成全年目标的压力加大,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除了积极参与稳增长之外别无选择。
第三,本次降准将释放出资金6000亿以上。普遍降准0.5个点将释放出5000亿以上,加上对定向标准的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定向降准及对农发行的额外降准,保守估计释放资金量应在6000亿以上。
第四,降准将通过流动性充裕度的上升来引导资金利率下行;但经济下行、银行风险偏好普遍下降的背景下,降准对于降低融资成本效果有限,仍有必要通过降息来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下行。我们预计这次降准之后降息将提上议事日程。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体现了货币政策松紧适度的体现】
这次降准第一次采取普降加定向降准,是货币政策工具使用的又一次创新,体现了货币政策松紧适度的体现。
去年四季度我国资本项目逆差900多亿,资本流出导致外汇占款收缩,并且在去年12月出现了1200多亿的负增长,随着当前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增加,未来几个月外汇占款仍将出现趋势性下降,央行仅靠逆回购、MLF等政策工具补充流动性属于治标之策,此时降准显得尤为必要和及时!。
近期不会出台降息措施,去年11月降息效应会在今年1月存量货款重新定价时体现,应该对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起到一定作用。预计二季度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才会打开是否进一步降息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