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10日,李克强总理到访东北!电视画面上大家都很欢乐。人们看到总理,纷纷拿出手机来拍照;总理看到大家,也是频频挥手微笑。
作者:牛弹琴
1、但这肯定不是一次轻松的视察。相关的报道也说,李总理很“揪心”。在东北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总理说话也是“语气沉重”。
原因很简单,东北经济告急!2014年,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经济增速分别是5.8%、6.5%、5.6%,位列全国后五位,滑出经济“合理”区间。
今年一季度,东北三省的多项经济指标继续走低,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具体多少,大家可以想象,反正一些媒体用了这个词“断崖式”。
于是,中国政府网的报道说,总理赶赴长春,现场“督阵”东北经济。当过辽宁省委书记的他的原话是:“我在东北工作过,算是半个东北人,讲话也就不客气了:你们的各项数据的确让我感到‘揪心’啊!”
公开说“揪心”,报道用“督阵”,足见形势的严峻!
2、为什么是东北,总理估计也有些意外。
按照他的说法,全国四大板块,当前经济指标最糟糕的就是东北。他感到“很奇怪”,东北条件不差啊!要基础有基础,要资源有资源,要人才有人才!
“有人说,东北背着‘资源的包袱’,这话太奇怪了!难道有资源比没有资源差吗?”总理说,“我在河南工作的时候,河南的钢厂都是从国外进口矿石,自己没有啊。后来我到了辽宁,看到鞍钢80%都使用本地的矿石,就进口一点精矿粉,难道这条件不比河南好吗?资源是优势,不发展没道理啊!”
没道理归没道理,东北经济就是疲!原因在哪里?
至少其中有一个:体制机制的束缚!
新华社总编辑何平此前专程去东北调研。这位正部级记者领衔撰写的《事关全局的决胜之战——新常态下“新东北现象”调查》长文中,有这样的段落:
调研中,我们曾问多位企业家:“对政府有什么要求?”
他们异口同声:“放手!”
一位市委书记感慨:为什么东北出不了马云?市场化程度不高、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的背后,是政府管得太多太细,没有提供马云们成长壮大的土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20多年了,大锅饭、铁交椅、能上不能下,在东北一些国企还是常态……
总理也是有些恨铁不成钢。报道中透露,他去年曾对东北某个民生项目“盖133个公章仍未完成审批”的问题作出批示,要求严肃处理。他在10日的座谈会上再次说,这种问题,在东北绝不仅是个例。
3、不作为,被认为是当前不少官员的“新常态”。
估计总理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在东北,他几乎有些“请求”地说:“各位一定要主动作为、狠抓落实。要把新一轮东北振兴的责任扛在肩上,把人民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
自然,各省大员马上列举各自的困难。总理也是胡萝卜加大棒,一方面,他“现场部署”,要求有关部门对确需帮助的问题拿出“具体措施予以支持”;另一方面,他一再强调,东北振兴不能“等靠要”,而要靠“闯改创”。
“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有起码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观念。多想想百姓疾苦,少盘算点个人得失。工作中少点空话套话,多点真抓实干的劲头,实实在在‘多给老百姓干点事’!”这是新闻报道中总理的原话。
一定要,起码观念!可以慢慢阅读一遍总理的这番讲话,很坦诚,也何尝没有一些无奈!
但他也很会鼓励打气!他说:北人过去是“闯关东”过来的啊,有闯劲、有韧性。今天东北要重拾“闯关东”精神!
当然,没有大棒,肯定是不行的。总理说:“对于忽视民生、为官不为的‘庸政’‘懒政’,要公开曝光,坚决追责。”
新闻报道中还说,总理这次“督阵”东北,还有一句话“掷地有声”,那就是年底考核:“今年年底,我们要回过头‘算总账’,东北三省必须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完成。”
必须完成!那就是“军令状”啊,完不成怎么办?
但不管怎么样,东北,按照总理的话说,位于中国雄鸡版图的头部,“你们可不能‘打蔫’啊!”
新媒体运营主管 位宇祥
欢迎转载,但必须保持以上所有内容完整。